查看原文
其他

亲友经验谈|校园授之以鱼,家园授之以渔

钱江皓爸爸 清华招生 2022-06-23

编者按

“你是荷叶,我是红莲,心中的雨点来了,除了你,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?”承载着父母的目送,代代清华学子的背影如荷清逸,摇曳水木清华。


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的温暖底色,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皆是智慧的长辈亲友,正如每片远洋的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。


“清华招生”正陆续推出“亲友经验谈”专栏,让我们一起分享、学习清华亲友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经验心得。今天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清华大学2021级电子工程系新生钱江皓的爸爸,一起来看看吧~


夏日转瞬离去,北京最美的季节来了。今年的十月,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更多了几分沉甸甸的秋色。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,钱江皓如愿被自己的梦校——清华大学录取。我们作为父母,十二年的租房陪读也终修成正果。孩子振翅远去,家里突然没了喧闹。夜深人静,回首十八年来与他的共同成长之路,每每感慨万千。


钱江皓生活照



我和妻子的共识是,知识的习得固然重要,素质的培养更不可或缺。在孩子的成人之路上,学校是智育的主阵地,家庭是德育的主阵地。家园授之以渔,校园授之以鱼;先知“所以然”,方能深谙“然”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父母可以作孩子的教练员,也可以是陪跑师。我们选择了后一个角色,与孩子一起奔跑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汲取营养,自身也获得进步,成就了完整的人格和人生。所以,为人父母,想清楚究竟是谁在陪伴谁,就不会觉得辛苦。


周恩来总理十二岁时说,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。早立志,立大志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。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方向始终保持一致,就不会产生撕裂,有利于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。我们从不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回家里,更不会迁怒于孩子,也不在孩子面前发表对社会的负面言论。在指出孩子的失误时,不使用反问句,而使用陈述句,不是一味埋怨,而是提供解决方案。让孩子始终在阳光里沐浴,在正能量中成长。他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因而非常正向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境的时候,他从不怨天尤人,往往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。这在孩子的世界里非常关键,大到参加一次重要考试,小至解一道数学难题,在积极心态的引导下都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。


在所有的科目里,我们对语文给予了特别的关注。钱江皓识字很早,四岁时就认了几百个字,因此,他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自主阅读儿童读物,能读懂简单的报刊杂志。识字早,也为他日后巨大的阅读量奠定了基础。在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,书一直是他的伙伴。我们从不限制他读书的种类,只要内容健康,想读什么书都可以。宽松的环境促使他进行了海量的阅读,涉猎的题材极其广泛,而且经过多年的自我训练,他的阅读速度很快,基本可以达到我的三倍。这种能力不仅对语文,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我们也陪他读书,读他喜欢的书,读他正在读的书。从《红楼梦》里的人物到《西游记》中的故事,从《古文观止》中的名篇到《三体》里的宇宙视角……通过读相同的书,我们发掘了很多共同话题,所以他进入青春期之后,叛逆的倾向非常轻微。高中二年级以来我们家就没有爆发过冲突。这对于他学业上的稳步提升是一个关键因素。心情好了,成绩不会太差。


钱江皓生活照


尊重与互信,是良好人际沟通的基石。父母与孩子之间亦然,要注意建立容错机制,为亲子关系“留白”。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,我们渐渐地把他当成大人对待,沟通中多用建议的语气,不用命令的口吻,相信他能够独立处理好很多问题,从不窥探他的隐私,多给他留面子。有些场合看破却不急于说破,所谓“扬善于公庭,规过于私室”,孩子渴望被尊重,需要自己的空间。当然,过度留白就成了放纵,度的把握非常关键,也需要技巧。当他有了自己的房间,想关起门来建立个人的“独立王国”的时候,家里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——大家都不关门。我跟他说,爸爸妈妈跟你一样也不关门,虽然开着门,但大家都可以做自己认为妥当的事情——包括学累了玩玩手游换一下脑子。对于家长来讲,这是一个勇敢而艰难的承诺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,他的年级排位下滑了100多名,一天晚上,我听到他竟然在房间里玩起了游戏,顿感火冒三丈,几次想冲进去一把夺过手机扔出窗外。但我们讲好了要相互信任,“大家都不关门”,所以我强压怒火披衣下楼散步,努力平复心情,十分钟后回来,发现孩子已经放下手机全情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了。充分的信任带来足够的自觉,而门开着又是无声的督促。我和孩子妈妈工作都特别忙,频繁出差,甚至还长期驻外工作,有时孩子不得不独自在家,但实践证明,他完全可以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。我们也坚信,这种自律、慎独精神的培养,不仅对求学阶段的习惯养成有好处,而且会令孩子受益终生。


身教胜于言传,父母说教一百次也不如垂范一次。就拿如何规范手机的使用来举例吧。担心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是很多家长的心结。我的观点也许有些另类——放开不放任。为了让孩子少用电子产品,我们曾绞尽脑汁想办法,包括制订“iPad使用专属积分奖励计划”,包括手写一份情真意切苦口婆心的“iPhone家规”贴在墙上,包括配合班主任对手机予以没收,也曾发生过激烈冲突,但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。后来我终于想通了,这些孩子与儿时的我们不同,他们是“互联网原驻民”,降生在这个信息时代,他们玩手机,就像我们小时候玩弹珠儿、放鞭炮、和泥巴、跳皮筋一样,是不可能被禁止的。想把手机从他们怀中夺走无异于想将他们与全世界隔绝,形同痴人说梦,纵然再努力也注定是徒劳。正如大禹治水,洪水已成事实,是堵还是疏,结果完全不同。我和孩子妈妈检视了自己与手机的关系,大幅削减了我们在家里使用手机的时间,回到家,除了单位开网络会议,接听拨打必要的电话,基本不看手机。空闲下来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读书——读纸质的书,读孩子正在读的书。孩子模仿父母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。我们努力工作,他们就认真学习;我们徜徉书海,他们也热爱阅读;我们少看手机、多交流思想,他们就会学习与电子产品和谐共生、并渐渐乐于多观察思考问题,孩子还把情急之中摔坏的手机装在袋子里挂在窗前“悬梁刺骨”“清心明志”。实践证明,手机不是洪水猛兽,在有效监控下放开使用,并没有产生什么严重后果。


钱江皓生活照


知足方能常乐,男孩不妨富养。坊间盛传男孩要穷养,女孩要富养,也许颇有些道理和实践的佐证。我却觉得男孩也不妨富养,除了因为现如今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之外,“男孩也要富养”的逻辑起点是避免孩子产生缺失感。钱江皓在这方面有很强的安全感。他从小就知道,“只要我表现好,想要什么爸爸妈妈一定会给我”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他从来不向我们提非分的要求。小时候他说“想吃巧克力”,我便会带他去超市,“看,这货架上有那么多巧克力,想吃哪种随便取!”他通常只拿一小包。“怎么只拿一包啊?多拿点儿!” 这时候我就会假意怂恿。他则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一边回应道,“一包就够,想吃再来。”缺失感是贪婪的源头,进取却不贪婪,是孩子必备的内核品质之一,是他们未来获得成功并长久保持的不二法门。




仕不传子,富无三代。我们虽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,没有高官厚禄,没有万贯家财,但我们通过关注德育,把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传给了孩子;把对成功的正确理解传给了孩子;把高雅的生活情趣与品位传给了孩子。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他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泉。


我们已经与钱江皓共同成长了十八年,未来的日子还要继续并肩奔跑下去。人生,是一场马拉松……


来源|钱江皓爸爸

编辑|龚昕冉

往期精彩


你好一字班|冉智:那个摘星星的男孩


你好一字班|王纬梁:日拱一卒,蹀躞万里


你好一字班|冯黎阳:蜕变,追寻




为了认清通往清华的路

快把清华招生

设为星标吧

↓ ↓ 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